细线:要选那种既不太粗也不太细的,方便穿过小球还能稳稳地系在铁夹上。铁架台:得找个稳当的,能固定住铁夹,让摆球可以自由下垂。小球:选那种密度大点的,这样摆动起来更稳定。游标卡尺和秒表:这两个可是测量神器,一个量尺寸,一个计时。米尺:用来量摆长的,得找个长点的,量得准。
方法:在细线一段打上一个比小球上的孔径稍大的结,将细线穿过球上的小孔做成一个单摆 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方,铁架台放在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使摆球自由下垂。
将细线穿过小球上的小孔,然后系在铁夹上,做成一个单摆。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方,确保铁架台稳定且摆球能自由下垂。测量摆长:使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小球的直径。使用米尺测量从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这个距离加上小球半径即为摆长。
实验步骤如下:首先,将细线穿过小球上的小孔,并将其系于铁夹上,制作成一个单摆。接着,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方,并将铁架台放置在桌边,确保摆球可以自由下垂。测量摆长时,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并用米尺测量从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
物理单摆实验的相关要点如下:物理单摆实验的核心原理是基于简单的振动条件,即摆动幅度需保持在较小范围内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具体来说:摆动幅度的控制: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摆动的初始角度应控制在10°以内。这是因为当摆动幅度过大时,单摆的振动将不再遵循简谐运动的规律,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精确性。
其次,为了减少外部因素的干扰,实验应在无风的环境中进行,因为风力可能会影响摆的运动轨迹。再者,摆球的质量需远大于摆线的质量,这样可以确保摆动主要由摆球自身决定,而非摆线。最后,摆动应在同一平面上进行,以避免形成圆锥摆,这会导致复杂的运动模式,偏离了单摆的理想模型。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得到的单摆摆动周期和摆线长度,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79m/s。 实验误差分析:摆线在摆动过程中可能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导致测量周期偏大。摆球在悬挂点可能存在微小的摩擦阻力,影响摆长的准确测量。测量时间时,可能存在人为读数误差。
目的:学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原理:在偏角小于5°情况下,单摆近似做简谐运动,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测出摆长L、周期T,代入上式,可算出g值。器材:1m多长的细线,带孔的小铁球,带铁夹的铁架台,米尺,游标卡尺,秒表。步骤:用游标卡尺测小铁球直径d ,测3次,记入表格。
在物理学实验中,利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是一种经典的方法。具体而言,实验者通过改变摆长并测量相应的周期,进而推导出重力加速度的值。假设单摆在悬挂点到重心的距离为R,那么单摆的周期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出。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测定重力加速度是一项常见的任务。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单摆进行实验。首先,需要设定摆长为L,然后测量单摆的周期T1。接下来,改变摆长,增加一个可量化的X值,再次测量单摆的周期,记为T2。通过单摆的周期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方程式。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计算每个摆长对应的T2值,将L和T2的数据点标在T2-L坐标系中。(2)根据数据点,绘制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3)测量直线的斜率k,计算得到g值。最终得出的重力加速度g值为86m/s2。这一结果与标准重力加速度值较为接近,表明实验操作较为准确。
单摆的振微分方程为 , ε+(g/L)θ=0 其建立的过程是:εmL2=-mgLsinθ --ε=-gsinθ/L ,如果单摆的振幅度不小于5度,则sinθ≠0 ,ε=-gsinθ/L--就不能写为 ε+(g/L)θ=0 --就不是简谐振动,周期 T≠2π√(L/g)。
“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表示把小球看做质点。计算时可以忽略小球直径。不然会很麻烦,等你学习高数微积分时就明白了。大学物理就不会忽略小球直径了。
一般在简谐运动测单摆的运动周期的时候,单摆的角度要求是小于等于5°,因为只有当单摆的角度控制在这个角度范围的时候,单摆的运动才是简谐运动,运动的轨迹投影是一条直线。如果大角度的运动那就是圆周摆了,它的运动不是简谐运动,运动轨迹投影是一个椭圆,或不规则的圆形。
这俩方向是相反不假,但是不要忘记观察角度不同。对地静止观察时,重力加速度还是g,实际运动加速度为a,方向竖直向上;对摆静止观察时,重力加速度就是g+a,实际运动加速度为0,方向竖直向下。也即对地静止时,单摆受到一个F=m*(g+a)的外力;对摆静止时,单摆不受到外力,重力就表现为g+a。
单摆到达平衡点(最低点)时加速度是零,速度最大,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也即在平衡点(最低点)时势能为零,动能最大,在最高点时势能最大,动能为零。
C 解单摆做的是圆周运动,所以法向加速度是垂直切线方向指向指向圆心,并且保持整个过程;震动过程中到达最低点是速度达到最大,切向加速度为0;到两端最高点是切向加速度达到最大,速度为0;故A错、B错;C的说法正确。
一般的圆周运动加速度可以由两个分量来表示,即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其中向心加速度a=v^2/r,摆球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因此向心加速度为零。
是的 加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两部分 若以竖直向下为正,那么其等效加速度大小为|g-a|,至于方向么,就要看g与a的大小了 你的参考点好像是物体。。
1、cm 根据公式T=2×pi×根号(L/g)pi是圆周率,L是摆长(摆线长+球半径),g是重力加速度 一分钟60次,即周期是1秒 即1=2*pi*根号(L/8)得到L大约是0.2484888米,也就是24cm。
2、摆钟放置在不同温度和气压的环境中,也会引起振动周期的变化。温度变化会引起摆的各部分尺寸包括摆的引用长度的变化。一般是温度升高,摆胀长而钟变慢;反之则摆缩短而钟变快。因此,精密摆钟常用不同的线胀系数的材料制成温度补偿管,以补偿温度影响。
3、是利用单摆的等时性。正是这种性质可以用来计时。 而单摆的周期公式是。时间=圆周率的2倍乘以(根号下摆长除以重力加速度) T=2π(l/g)^0.5 通过公式以及其推导可以看出来,单摆运动靠的是重力,和绳子的拉力。而摆动的周期仅仅取决于绳子的摆长和重力加速度。
4、单摆做简谐振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小于5°,单摆的回复力F是重力在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由公式可知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固有周期与振幅,摆球质量无关,只与L和g有关,其中L是摆长,是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
5、.利用科学原理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小魔术。 (1)白花变红花。在白的纸花上,先喷上无色的A溶液,再...3小珂同学在观察小球摆动时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3)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一个地点小球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期T越大。
1、单摆实验的实验内容与要求如下:实验准备:准备一个摆长约为1米的单摆,确保摆线长度准确。使用米尺测量摆线长度两次,测量时保持尺子与摆线平行,靠近摆线读数,视线与尺面垂直,以减少误差。实验测量:使用停表记录单摆连续摆动50个周期的时间,重复测量6次。
2、. 取摆长约为1m的单摆,用米尺测量摆线长 ,用游标卡尺测量摆锤的高度 ,各两次。用米尺测长度时,应注意使米尺和被测摆线平行,并尽量靠近,读数时视线要和尺的方向垂直以防止由于视差产生的误差。用停表测量单摆连续摆动50个周期的时间 ,测6次。注意摆角要小于10°。
3、进行单摆实验时,首先准备一个摆长约为1米的单摆,确保摆线长度准确,需用米尺测量两次,且在测量时保持尺子与摆线平行,靠近摆线读数,视线与尺面垂直,以减少视差带来的误差。
4、测量摆长:用卷尺测量摆线长度,并适当增加一个摆球的半径作为摆长的修正值。 测量周期:让单摆自由摆动,记录多个摆动周期的时间。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重力加速度。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得到的单摆摆动周期和摆线长度,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79m/s。
5、个单摆波实验是用细线吊起15个小球,使其左右摆动观察。资料扩展:单摆波实验是用重量可忽视的细线吊起一质量为m重锤,使其左右摆动,当摆角为0度时,重锤所受合外力大小等于小球本身的重力。仪器用具有单摆,米尺,停表(或数字毫秒计,),游标卡尺。
6、单摆波实验是一种通过观察单摆的运动来研究波动现象的实验。其原理是利用单摆的周期性运动来模拟波的传播过程。在单摆波实验中,首先将一个较小的球体悬挂在一个较长的细线下端,使其形成一个单摆。然后,将单摆固定在一个可以自由摆动的位置上,并给予单摆一个初始的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