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视频(地震数据处理步骤)

2024-08-07

如何导出地震单井合成记录

单井划相 沉积相的划分主要根据沉积微相的几大标志进行,其中地球物理学标志主要包括测井相和地震相标志,测井曲线的幅度、形态、顶底接触关系、曲线的光滑程度以及曲线形态的组合特征均有特殊的沉积学意义。

图1 P波和转换波合成地震记录对比 图1是在深度域内进行的纵横波联合标定。可见在同一地层界面上,纵波和转换波的振幅、极性、相位和波组特征有明显的差别,简单的波峰对波峰、波谷对波谷的方法是不能有效确定纵波和转换波对应关系的。

总的来说,地震主要发生在洋脊和裂谷、海沟、转换断层和大陆内部的古古板块边缘等构造活动带。 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我们把地震发生在60公里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60-300公里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

单井层序分析以查参1井为例只进行超层序1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查参1井位于查干凹陷巴润断鼻带西南侧6号断层的下降盘,钻孔穿过了下白垩统地层进入基底,井深4315 m。利用岩心描述资料、测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地震剖面对该井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分析。下白垩统共划分出八个半层序(图3-12)。

在下面描述的设计过程中将表明如何实现这两个目标(以最佳方式记录地震信号,并且尽可能地衰减噪音),无论地下地层多么复杂,这个方法都可以应用到任何地区三维勘探中。

在大套地层标定无误的情况下,对于某一气层顶的层位的确定也要选择能量较强、连续性好,易追踪能反映该构造特征的最接近目的层位的地震反射为追踪目的层。

地震资料三维可视化技术

1、为适应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与开发的需要,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得以迅速发展与普及,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技术发展,促使三维可视化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日渐趋于成熟。

2、三维可视化是指描绘和理解模型的一种手段,是数据体的一种表征形式,并非模拟技术。它能够利用大量数据,检查资料的连续性,辨认资料真伪,发现和提出有用异常,为分析、理解及重复数据提供了有用工具,对多学科的交流协作起到桥梁作用。

3、三维可视化是用于显示描述和理解地下及地面诸多地质现象特征的一种工具,广泛应用于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的所有领域。三维可视是描绘和理解模型的一种手段,是数据体的一种表征形式,并非模拟技术。

SeismicUnix地震数据处理系统--SU3.3处理操作系统指南基本信息_百度...

1、SU(Seismic Unix)是一款常用的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常常用于数据读取、处理和分析。当SU无法捕捉到端点时,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数据问题:数据质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失、噪声干扰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SU无法正确识别数据的端点。

2、端点不存在:另一种可能是当前系统中并没有可用的端点供su命令捕捉。在某些情况下,系统可能没有建立可供su命令调用的端点,或者端点已被其他进程占用。拓展内容:su命令是一种在Unix和类Unix系统中用于切换用户身份的命令。